英国威廉希尔公司

图片

您当前的位置:英国威廉希尔公司 > 信息公开 > 政策解读

长春市推进幼小科学衔接“十问十答”

时间:2021-07-30 16:21 来源:长春市教育局
【字体: 打印

 

近日,教育部印发《关于大力推进幼儿园与小学科学衔接的指导意见》,明确提出:幼儿园不得提前教授小学课程内容,不得设学前班小学要做好入学适应教育,实现从幼儿园到小学顺利过渡。这意味着一度用力过猛的“幼儿超前教育”被喊停。为扎实推进全市幼儿园与小学科学有效衔接,长春市教育局制定了《长春市推进幼儿园与小学科学衔接攻坚行动实施方案》(以下简称《幼小衔接方案》),全力保障我市幼小衔接工作落实落细。

1.出台《幼小衔接方案》的背景和意义是什么?

答:201811月和20196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先后印发《关于学前教育深化改革规范发展的若干意见》和《关于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全面提高义务教育质量的意见》,提出幼儿园“坚决克服和纠正‘小学化’倾向”、小学一年级“注重做好幼小衔接”的要求2021年3月,教育部出台《关于大力推进幼儿园与小学科学衔接的指导意见》,从国家层面对幼小衔接进行总体部署和科学指导,明确做好入学准备教育、实施入学适应教育、建立联合教研制度、完善家园共育机制、加大综合治理力度“五大举措”。5月,省教育厅印发《推进幼儿园与小学科学衔接攻坚行动实施方案》。在国家要求基础上,提出各市“至少遴选一区一县作为实验区”,开展实验试点,“各实验区试点园(校)要达到区域园(校)总数的20%”,2021年秋季启动试点,2022年秋季全面推行。

促进幼儿园和小学科学衔接,全面做好入学准备和入学适应教育工作,确保儿童顺利实现从幼儿园向小学生活过渡,对其身心健康和终身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一是贯彻党和国家决策部署的重要举措。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多次要求深入做好幼儿园和小学的衔接工作,落实“幼有所育,学有所教”

二是建设高质量教育体系的紧迫任务。长期以来,受传统文化和学制影响,幼儿园和小学分属不同学段,在课程内容、教学方式上存在较大差异,两个学段相互分离、互不衔接,很多儿童入学适应面临不同程度的困难,成为基础教育的痛点难点问题。深化基础教育课程教学改革,建设高质量教育体系,必须加强统筹协调,大力推进基础教育育人体系一体化,幼儿园和小学同步行动,不仅要转变观念,还要推动实践落实,切切实实把衔接的“陡坡”变成“缓坡”

三是规范办学行为的迫切需要。由于社会竞争的加剧,家长普遍感到焦虑,对孩子怀有过高期望。校外培训机构开展超前培训,推波助澜;一些幼儿园提前教授小学课程内容迎合家长。这些不规范行为违背了儿童成长规律和教育教学规律,严重扰乱了正常的教育教学秩序,破坏了教育生态,必须加强规范引导,确保儿童身心健康成长。

  2.推进幼小衔接应遵循哪些基本原则?

  答:《幼小衔接方案》坚持科学导向,提出了四条基本原则,确保幼小衔接工作沿着科学方向推进。

一是坚持儿童立场。树立儿童为本的教育理念,关注儿童发展的连续性,尊重儿童的原有经验和发展差异;关注儿童发展的整体性,帮助儿童做好身心全面准备和入学适应;关注儿童发展的可持续性,培养有益于儿童终身发展的习惯和能力。

二是坚持双向衔接。强化衔接意识,推动幼儿园与小学协同合作,科学做好幼儿园入学准备和小学入学适应,大力推进幼儿园“去小学化”和小学起始年级“零起点”教学,促进儿童顺利过渡。

三是坚持协同联动。整合多方教育资源,行政、幼儿园、小学和教科研统筹联动,家园校协同共育,形成合力。

四是坚持长效治理。建立长效治理机制,加大专项治理力度,纠正和扭转幼儿园、小学和校外培训机构违背儿童身心发展规律的做法和行为。

  3.《幼小衔接方案》提出了哪些工作任务,总体部署情况是怎样的

答:主要明确“三个方面、六个重点”:一是总体方面,两项任务:全面转变教育观念,建立健全制度机制;二是幼儿园方面,两项任务:做好入学准备教育,落实“去小学化”要求;三是小学方面,两项任务:做好入学适应教育,落实“零起点教学”要求。

我市幼小衔接工作聚焦幼儿园和小学两个主体,强化衔接合力,提出了具体实施举措。针对幼儿园,要求帮助幼儿做好生活、社会和学习等多方面的准备。针对小学,要求将一年级上学期设置为入学适应期,改革一年级教育教学方式,强化与幼儿园教育相衔接。针对教研部门,要求建立幼小联合教研制度,指导小学和幼儿园教师加强课程、教学、管理等方面的合作交流与研究。针对家园校合作,要求幼儿园和小学建立家园校共育机制,帮助家长认识过度强化知识准备、提前学习小学课程内容的危害,积极配合做好衔接。针对教育部门,要求整合各方资源,统筹推进衔接工作,进一步加强对校外培训机构违反教育规律行为的持续治理。

4.全面转变教育观念主要包括哪些内容?

答:围绕幼小科学衔接主题,有针对性地开展幼儿园、小学、培训机构园(校)长等管理人员和教师全员专题培训,全面转变教师观念,逐步改变衔接意识薄弱,小学和幼儿园教育分离的状况;改变过度重视知识准备,超标教学、超前学习的状况。要利用家长会、家长课堂、家长学校、致家长信等途径手段,深入开展幼小科学衔接理念的学习、培训与指导,全面转变家长观念,大力破除“不能输在起跑线上”的认知误区,缓解家长焦虑和“抢跑”心理。

5.幼儿园做好入学准备教育应重点把握哪些方面?

  答:针对幼儿园做好入学准备教育,教育部发布《幼儿园入学准备教育指导要点》,主要强调了三点:一是准确把握入学准备的内涵。针对社会上过度重视知识准备的问题,将身心准备、生活准备、社会准备和学习准备等方面有机融合和渗透,不能片面追求某一方面的准备,或用小学知识技能的强化训练替代全面准备。二是处理好循序渐进与把握重点的关系。将入学准备贯穿于幼儿园三年保育教育全过程,从小班开始逐步培养幼儿身心基本素质,同时,大班根据即将进入小学的特殊需要,实施有针对性的入学准备教育。三是尊重幼儿身心发展规律。用科学的、符合幼儿学习特点的方式,不仅帮助幼儿做好入学准备,还要帮助幼儿做好终身学习的准备。

  6.小学做好入学适应教育应重点把握哪些方面?

答:针对小学做好入学适应教育,教育部发布《小学入学适应教育指导要点》从教育观念到课程实施,对小学提出了系统性的改革要求,着力改变过去让学生适应学校的传统做法一是强化主动衔接。小学教师树立牢固的衔接意识,转变教育观和儿童观,主动了解幼儿园教育特点,积极倾听儿童需要,创设包容和支持性的学校环境。二是注重适应过渡。小学一年级上学期设置为幼小衔接适应期,在班级环境、作息安排等方面与幼儿园相衔接,解决幼儿园与小学教育中衔接坡度过大问题。三是关注个体差异。为防止用统一的标准要求每个儿童,挫伤其入学积极性,尊重儿童原有经验和发展水平,有针对性地为每个儿童提供个别化的指导。四是深化课程改革。小学探索与幼儿园相衔接的入学适应教育,合理安排一年级课程内容,改革一年级教育教学方式和评价方式,为每个儿童搭建入学适应的阶梯。

7.《幼小衔接方案对幼儿园入学准备教育和落实“去小学化”提出了哪些具体举措和要求?

答:幼儿园要贯彻落实《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和《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将入学准备有机渗透于保教工作全过程,促进幼儿身心全面和谐发展,为入学做好基本素质准备,为终身发展奠定良好基础。要进一步引导教师树立科学衔接的理念,大班下学期要有针对性地帮助幼儿做好生活、社会和学习等多方面的准备,建立对小学生活的积极期待和向往。

要遵循幼儿身心发展特点和教育规律,坚持以游戏为基本活动,规范制定并落实活动计划,实施科学保育教育,不得提前教授小学课程内容,不得布置读写算家庭作业,不得设立学前班。要坚决防止和纠正把小学的环境、教育内容和教育方式简单搬到幼儿园的错误做法。

8.《幼小衔接方案对小学入学适应教育和落实“零起点”教学提出了哪些具体措施和要求?

答:小学要强化衔接意识,将一年级上学期设置为入学适应期,将入学适应教育作为深化义务教育课程教学改革的重要任务,纳入一年级教育教学计划,做到教育教学方式与幼儿园教育相衔接。要将身心准备与适应、生活准备与适应、社会准备与适应以及学习准备与适应四个方面作为入学适应教育的重要内容。要按照国家修订的义务教育课程标准,调整一年级课程安排,合理安排内容梯度,减缓教学进度。入学适应期要重点实施入学适应教育,地方课程、学校课程和综合实践活动主要用于组织开展入学适应活动,确保课时安排。小学一年级可灵活调整入学适应期的作息时间,暂不安排课后服务内容。改革一年级教育教学方式,国家课程主要采取游戏化、生活化、综合化等方式实施,强化儿童的探究性、体验式学习,可适当借鉴幼儿园教学方式,倡导在游戏中学习。

要严格执行国家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坚持按课程标准“零起点”教学。按照国家和省课程设置要求,开齐、开足、开好各门课程,不得以任何理由增加难度、加快进度。要切实改变忽视儿童身心特点和接受能力的现象,坚决纠正超标教学、盲目追赶进度的错误做法。要严格执行免试就近入学,严禁以各类考试、竞赛、培训成绩或证书等作为义务教育招生依据。

9. 幼小衔接工作对家、校(园)等各方提出了怎样的要求?

答:各县(市)区、开发区要建立完善家园校共育机制,依托家庭教育指导中心,整合调动多方资源,对幼儿园大班和小学一年级入学适应期的家长进行专题辅导,实现专题辅导全员覆盖,帮助家长认识过度强化知识准备、提前学习小学课程内容的危害,缓解家长的压力和焦虑。幼儿园和小学要把家长作为重要的合作伙伴,建立有效的家园校协同沟通机制,引导家长与幼儿园和小学积极配合,共同做好衔接工作。要及时了解家长在入学准备和入学适应方面的困惑问题及意见建议,主动提供必要帮助和指导,家园校协同配合做好幼儿园和小学衔接工作。

10.如何营造良好的幼小衔接生态环境,重点开展哪些方面的治理活动?

答:教育部门要会同有关部门持续加大对幼儿园、小学、校外培训机构违反教育规律行为的治理力度,开展专项治理。每年秋季开学前,幼儿园和小学要通过宣传栏、公示栏、学校网站等渠道将幼儿园大班活动和小学一年级秋季学期课程开设情况、学科教学计划进行公开,确保每一名幼儿和学生家长知晓。幼儿园出现大班幼儿流失的情况,应及时了解原因和去向,并向当地教育部门报告。对办学行为严重违规的幼儿园和小学,追究校长、园长和有关教师的责任。落实国家、省、市有关规定,严禁校外培训机构面向学前儿童开展小学文化课程培训或向学龄前儿童教授小学课本知识,鼓励开展音乐、美术等艺术特长类培训,提升综合素质。各县(市)区教育行政部门不得审批面向学前儿童开展小学文化课程培训的机构,对现有培训机构审批办学内容和实际经营范围进行清查整治,对培训机构接收学前儿童违规开展培训的校外培训机构进行严肃查处并列入黑名单,将黑名单信息纳入全国信用信息共享平台,按有关规定实施联合惩戒。


相关阅读:

长春市推进幼儿园与小学科学衔接攻坚行动实施方案